1、中心论点是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徳义,以"固本思源"为喻,说明"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"的重要性。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,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。从流水、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,就显得亲切、生动,容易为人君所接受。同时,要“木茂”就必须“固其根本”,要“流长”就必须“浚其泉源”,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。通过类比,推出要“国安”必须“德厚”,就很有论辩力量。在这个基础上,作者进一步以“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比做“伐根”“塞源”。这样,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,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。
2、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:为人君者必须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。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“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”来正面论证“思国之安者,必积其德义”的道理。接着,紧承上文,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。
3、“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”,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。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,则必须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。“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”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。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,魏征提出这一点,是很有眼光的。
以上就是【谏太宗十思疏中心论点 】的全部解答,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!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&技巧,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&百科小知识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,生活俭朴,颇有作为。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,
问题:1.下列各项中句式说明与加点词语的解释,全都正确的一组是( )①举先王之政 举:
第一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。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,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
原文: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;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
行文委婉,寓刚于柔。在这封书信中,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,在文字上又不是剑拔弩
《谏太宗十思疏》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(637)写给唐太宗的奏章,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,戒
2-3段翻译: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,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,所以现在详细地说
《谏逐客书》是秦朝大臣、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。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