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伯牙鼓琴》读后感
《伯牙鼓琴》是一个很美好,但却也很凄凉的故事。伯牙的琴艺高超,很多人崇拜他。但谁都不懂他。只直到有一天,钟子期闻琴解开了他的心结,成为了伯牙的知音。当钟子期死后,伯牙非常伤心,立下誓言此后永不再弹琴。为了知己而做到这个地步,当真可敬。读这篇文言文时,我总感到婉惜,为了子期的死,也为了伯牙的绝弦而婉惜。
古时春秋,人才辈出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流传出了一段真挚的情谊。大家都说知音难觅,却不知这一词的成就者,如何理解“知音”二字?
伯牙擅长弹琴,如果没有子期的欣赏,即使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,但终究会心有遗憾,不为别的,大家只是单纯的欣赏他的琴声,觉得美妙,但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伯牙在没有遇到子期之前,是否将所有人都当成了“牛”?对牛弹琴,索然无味,他应该是将自己沉浸在了一个独有的小世界里,默默弹奏,无人“欣赏”,只好孤芳自赏。
子期只是一介樵夫,已砍柴为生,终日操劳,实在是与优雅的琴搭不上边,然,他虽不会弹琴,但他会倾听,一般人听伯牙的琴都是心外无物,心之外只有琴声,看似迷恋,实在无人得知这些倾听者的内心波动?也许只是沉醉在了自己勾画的一方蓝图里,唯独子期一人将自己带入了音境,真正融进了伯牙的小世界,心无外物,这才有了那句千古感叹“善哉,子之心而与吾心同。”
子期逝世后,再也没有人能进入伯牙的小世界,他悲痛欲绝,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,断绝了琴弦,终生不再弹琴。从古至今,有多少人为伯牙的这一举而感到可惜,又有多少人因为听不到伯牙的琴声而连恨上了子期?可除了子期,还有谁担得上“知音”一称呢?
千里马与伯乐是相互成就,子期和伯牙是惺惺相惜,我的“知音”呢,你又在哪里?
以上就是【解答伯牙鼓琴的读后感600字 】的全部解答,欢迎大家前往快懂网!在这里可以学习更多知识&技巧,了解更多新鲜资讯和&百科小知识。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安静、和谐、平凡的田园生活。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,以庆幸结束
《涉江采芙蓉》是《古诗十九首》中的一首诗。古诗十九首大家都知道,作品风格都是朴素直
1、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。(1)望西山,始指异之。(2)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,游于
《乡土中国》每章核心概念:第1章:中国社会是具有乡土性的,作者在这里定义了土地的重要
烛之武退秦师五个人物形象是如下:1、烛之武:忠君爱国,深明大义,有勇有识,老谋深算,
《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》是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的演说作品,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
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》论证特点:缜密、长于修辞、气势磅礴、感情强烈、语言掷地有声。《
《想北平》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。作者身处异地,在战乱的岁月中,思念他挚爱的北平。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