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位置:主页 > K12教育 > 语文 > 之在古文中的意思

之在古文中的意思

来源:快懂网 2021-10-09 00:00 788 人看过
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:1、可以代人、代物、代事,代人多是第三人称。译为:他、它。作宾语或兼语,不作主语。2、用作结构助词,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,可译为:的,有的可不译。3、作动词,译为:往。4、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,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,无意义。5、用在形容词、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,译时应省去。

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:1、可以代人、代物、代事,代人多是第三人称。译为:他、它。作宾语或兼语,不作主语。2、用作结构助词,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,可译为:的,有的可不译。3、作动词,译为:往。4、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,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,无意义。5、用在形容词、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,译时应省去。

  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:1、可以代人、代物、代事,代人多是第三人称。译为:他、它。作宾语或兼语,不作主语。2、用作结构助词,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,可译为:的,有的可不译。3、作动词,译为:往。4、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,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,无意义。5、用在形容词、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,译时应省去。

  更多含义:

  1、可以代人、代物、代事。代人多是第三人称。译为“他”(他们)、“它”(它们)。作宾语或兼语,不作主语。例:

  ①人皆吊之。(之:他,指上文善术者)

  ②以刀劈狼首,数刀毙之。(之:它,指狼。)

  ③然之。(之:它,指上文李的话。)

  ④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为之泣。(本义项指后一个“之”:她,指燕后。)

  ⑤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(之:他们,指齐军。)

  ⑥我见相如,必辱之。(之:他,指相如。)

 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。(之:他们,旨狱中囚犯。)

  ⑧阿母得闻之,槌床便大怒。(之:它,指上文府吏的话。)

  ⑨遽扑之,入石穴中。(之:它,指蟋蟀。)

  ⑩收天下之兵,聚之咸阳。(本义项指后一个“之”它指兵器。)

  2、结构助词,定语的标志。用在定语和中心语(名词)之间,可译为“的”,有的可不译例:

  ①近塞上之人,死者十九。(《塞翁失马》)

  ②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(《曹刿论战》)

  ④东割膏腴之地,北收要害之郡。(《过秦论》)

  ⑤若能以吴、越之众与中国抗衡。(《赤壁之战》)

  ⑤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(《师说》):

  ⑥云之崔嵬。

  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!

  3、作动词:往,到......去。例:

  ①吾欲之南海,何如?(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)

  ②去逾四十里,之虚所卖之。(本义项指前一个“之”。)

  ③诸将请所之。

  ④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。(本义项指前一个“之”?)(《陈涉世家》)

  ⑤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。

 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。

 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。王见之,曰:“牛何之?”(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“之”。)

  4、这,此。例:

  ①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(本义项指后一个“之”。)

  ②其上以构脂、腊和氏灰之类昌之。(本义项指前一个之。)

  ③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(《桃花源记》)

 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。(《公输》)

  ⑤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

  ⑥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

  ⑦于是六国之士,有宁越、徐尚、苏秦、杜赫之为之谋。(本义项指中间一个。)(《过秦论》)

  5、结构助词,宾语前置的标志。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,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,译时应省去。如:

  宋何罪之有?(《公输》,即“宋有何罪”)例:

  ①何陋之有?(《陋室铭》)

  ②宋何罪之有?(《公输》)

  ③句读之不知。(《师说》)

  ④何功之有哉?

  ⑤诗云: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”——夫子之谓也。(本义项指后一个之。)

  6、我。例:

 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?

 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!

 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。

 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,而公子亲数存之。

  ⑤今单车来代之,何如哉?

  ⑥寡君之以为戮,死且不朽。(之以为戮:以之为戮。之:指我们。)

  7、音节助词。用在形容词、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,或用在三个字之间,使之凑成四个字,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,无义,译时应省去,如:

  顷之,烟炎张天。(《赤壁之战》)

 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(《毛遂自荐》)

  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。(本义项指后一个之。)

  8、结构助词。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、宾语或一个分句时,“之”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,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,可不译。译时也可省去。同时可说成取独,如:

  ①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

  ②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!

 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(《师说》)(本义项指前一个“之”)

  ④无丝竹之乱耳(《陋室铭》)

  9、向。例:

  然后驱而之善。

  10、结构助词,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语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为“得”。如:

  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鸟兽,往往有得,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。(《游褒禅山记》)

      核心答案要点:

之在古文中的意思有:1、可以代人、代物、代事,代人多是第三人称。译为:他、它。作宾语或兼语,不作主语。2、用作结构助词,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,可译为:的,有的可不译。3、作动词,译为:往。4、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,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,无意义。5、用在形容词、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,译时应省去。
推荐文章: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
延伸阅读:
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
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
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
给作者点赞,鼓励TA抓紧创作!
点赞 有用 788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快懂生活微信公众号
  •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

   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

    2022-07-037232 人看过

    《古文观止》是本好书,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。我喜欢读,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

  •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

    古文观止读后感2000字

    2022-07-023716 人看过

    《古文观止》读后感鲁迅先生曾说过:“选本所显示的,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,倒是读的眼光

  •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

    古文观止读后感800字

    2022-06-241901 人看过

    《古文观止》读后感这个寒假很忙,为了小升初以及各个杯赛,一天里几乎都在学习。奥数、

  • 请问古文观止必背

    请问古文观止必背

    2022-06-055254 人看过

    古文观止里的重点篇目有一下几篇:1、《曹刿论战》2、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3、《诸葛亮前出

  • 古文观止主要内容

    古文观止主要内容

    2022-06-147477 人看过

    《古文观止》是一部经典的文言散文汇编,是学习古文的经典启蒙读物。《古文观止》选录了

  • 生日读后感中的字怎么写

    生日读后感中的字怎么写

    2022-07-029311 人看过

    寒假里,我徜徉在书海中,享受阅读带给我的无穷乐趣。其中《纯真年华》上的《钟的生日》

  • 意林中的暖心故事

    意林中的暖心故事

    2022-07-019345 人看过

    刚搬到新楼时,每至入夜,各家门前就亮起一盏灯,整个楼道灯火辉煌。但时隔不久,黑暗就

  • 我心中的小英雄读后感

    我心中的小英雄读后感

    2022-06-195944 人看过

    1、写作思路:首先熟读文章,然后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描述一下,再写一下自己阅读的感受以及

分享到
微博
QQ空间
微信